与汽车工业协作 共谋机床工业发展大计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0-07-05
分享到

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制造装备,其中进口机床额约占机床采购总额的80%。这是造成我国机床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先进设备助力汽车发展

进入21世纪,发动机制造技术正酝酿着新的革命,以便解决多样性与经济性日益突出的矛盾,满足变品种、变批量的需要和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一方面,汽车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装备水平;另一方面,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和一个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正是近年大量先进数控设备的采用,使我国轿车装备整体上进入柔性化时代,才支撑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装备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产品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展;涉及到企业投资规模和回报周期;涉及到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涉及到企业从市场信息收集到产品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全部生产过程;还涉及到企业经营、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企业重大装备的采购大都由“一把手”亲自决策,称为“一把手工程”。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市场、最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按照发展战略,我国还将向世界汽车产业强国迈进,而其战略基础则是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同时,各汽车企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改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可以断言,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时期内,汽车工业将一直是机床消费主体。

我国越来越多企业正在纳入到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体系中。汽车零部件出口将从目前的56亿美元发展到约500亿美元。产值将从2004年的3300多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8000亿~10000亿元。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零部件厂。由于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管理水平落后,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是,低端产品出口(低价值、低利润),高端产品进口(高价值、高利润)。同时,无法满足国际市场巨大需求。如,美国通用汽车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年采购100亿美元汽车零部件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品种、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实际采购量不到10%。因此,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急需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进行技术改造。

汽车制造装备需要的四大类机床:1、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占全部汽车制造装备数量和金额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我国,由于精密锻造技术和设备落后,大部分汽车零部件采用切削方式加工。2、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装备”,包括整车自动装配线、车身焊接和装配自动生产线、喷涂自动生产线、冲压自动生产线。3、精密锻造生产线及制造单元,包括模锻、热精锻、冷精锻(冷挤压)、粉末冶金烧结锻造设备、内高压成形设备等。4、铸造生产线:包括铸铁件加工的精密铸造生产线,铝合金铸件加工的压铸机(制造单元)。其他还有测试设备、数控刀具系统、激光切割设备等。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汽车制造装备的构成也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最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建立汽车钣材中心。即为汽车底盘大梁等零部件冲压或辊压成型提供开卷、平整、剪切等预加工工艺。

从本世纪之初开始,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由于国内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我们只能用进口装备,装备中国汽车工业。制造轿车零部件的金属切削机床生产线70%~80%依赖进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造发动机的柔性自动线(FTL),已经有约100条在安装,单价约2000万美元。其中进口的占约90%。我国是世界上FTL应用最热、进口最多的国家。其他三类汽车制造装备中,除了冲压自动生产线国产产品占了大部分市场外,其他几乎全部进口。中国实现汽车强国梦想,不可能建筑在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沙滩上。对汽车企业而言,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不断降低制造成本,可以说,装备本地化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微利阶段,企业将无力长期进口设备。

20世纪70年代,为装备第二汽车厂,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了130多个机床生产科研单位,提供了117条自动线,1004种5500台高效、专用设备,装备国产化率96%,受到有关领导的赞许,称为“聚宝盆”。而现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床科研体系已经“改制”,而取而代之的适合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科研创新体系却未建立起来。

美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组织NCMS经验的做法似乎可以作为建立我们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创新体系的参考,即政府资助,机床产业和汽车产业联手,成立汽车制造装备研发中心,由高校执行课题。目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拥有120多家高校汽车系团体会员,如果我们能够学习美国经验,他们将是中国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同时,机床产业要紧紧抓住汽车产业20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瞄准汽车装备市场需求(包括中长期需求),特别是从进口热点中寻求突破点;瞄准世界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发展前沿技术;特别要掌握生产线集成技术。进口生产线中有许多工夹具和非标设备,国内能够制造并且成本大大降低,关键是集成技术。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