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再制造带来国产数控系统发展良机

发布时间:2010-07-29
分享到

近日,工信部决定组织开展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再制造不仅是大量报废机电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还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就机床产业而言,目前我国机床保有量近700万台,但很多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产品仍在超期服役,役龄10年以上的机床占60%以上,已难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这些机床在未来5~10年都可能面临大修提升甚至功能性报废或技术性淘汰,从而形成相当规模的可循环利用的再制造潜在资源。

 

机床再制造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数控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床的性能质量和使用效率,对提高机床再制造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机床企业用粗加工机床制造精加工机床,用普通机床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的局面还比较普遍。同时,大部分普通机床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机床改造的空间很大,也很有必要。

 

据统计,我国机床的产量数控化率已由1992年的3.2%提高到2008年19.8%。但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产量数控化率和80%~90%的产值数控化率相比,我国机床设备的数控化率水平还显得太低。目前,我国普通机床保有量在400万台左右,亟待实施数控化改造的约有200万台,如果按照每台再制造花费6万元计算,就意味着一个1200亿元的改造市场,如果再加上对进口数控机床的改造,但其市场前景的确值得期待。

 

国产数控系统迎来发展机遇

 

目前,国产数控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已经达到较高,且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优势,非常适合机床数控化再制造。

 

就数量而言,我国数控系统主要生产企业有近30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目前,国产经济型数控系统已占据国内经济型数控系统市场份额95%以上,主导了国内经济型数控系统的市场。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的功能、可靠性不断改善,2007年国产普及型数控系统在中国实现销售约10000余套,占当年全部普及型数控系统市场份额约22%。此外,国产中档、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同档次数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实现了与装备制造企业的批量配套,已经有100多台配备华中数控系统、航天系统、蓝天系统、凯奇系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航空、船舶、电力、汽车等领域的许多重点企业成功应用。

 

就性能和服务而言,国产数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能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进口数控系统的价格通常是国产系统价格的2倍以上,而且仅能满足基本配置需求,对用户提出新的配置及功能要求则要价很高。而国产数控系统可以为机床用户提供周到的技术和便宜的备件供应,并且具有完善的二次开发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研制生产价格合理、满足使用的各类专用数控系统。

 

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中小规格数控机床产量大幅减少,致使与之配套的国产数控系统行业面临发展困难,整体效益明显下滑。而实施机床再改造项目将需要大批量的数控系统,这将极大拉动国产数控系统发展。

 

机床再制造需政策支持

 

再制造试点工作为机床和数控系统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帮助。未来,政府应鼓励行业用户采用国产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项目。同时,建议国家设立机床数控化改造专项,重点支持国产化的数控机床改造及其技术改造产业的发展,并对企业进行一定资助和补贴。有关部门应利用国家科技经费支持机床再制造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支持关键技术及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并加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步实现机床再制造的产业化发展。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