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实体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数控机床列重大专项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2-03-22
分享到
济南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列为今后5年十大任务之首,提出要大力培植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济南市第十次党代会把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列为今后5年十大任务之首,提出要大力培植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大大促进全市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全面加速。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济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进入2012年,济南小鸭集团推出了几款高科技含量的洗衣机产品,开始预热市场;模具公司订单不断,为多家本地和外地汽车企业做配套;随着商业业态的改善和需求转暖,超市冷柜销售风生水起。小鸭集团董事长周有志说,中央和省市将发展实体经济摆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对于任何企业组织来说,都是难得发展机遇。小鸭多个产业的近期良好表现,说明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影响力已开始显现。

对“实体经济”,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只要是经过注册的有生产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都可以算作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济南来说,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优势凸显、快速成长的工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便是这座工业老城焕发活力的再生之源。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0家,增加11家,其中过亿元企业794家。社会货物物流总额10665.7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55.2亿元,同比增长13.1%;主营业务收入5023.1亿元、利税517.1亿元,分别增长15.3% 和7.3%。市经信委有关人士介绍,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7%,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工业6.7个百分点,表明济南市实体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31.2%,占全省63%,稳居全省首位,全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授予 “中国软件名城”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继南京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市移动电话用户高达1023万户,增长18%。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450G,宽带用户133万户,增长11%。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我市成为全省首批两化融合实验市,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列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济南在稳步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中成效巨大。

实体经济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进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引领必不可少。据悉,全市9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家。303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技术中心企业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40%。浪潮、中创2个项目列入“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机床集团中标福特冲压成套项目、6个项目列入“数控机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个项目成为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项目,其中8个国内首台,列全省第一位。济南实体经济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实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占企业数量九成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济南市中小企业的成长保持较快速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1628家,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 45%,提高2.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9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900亿元、利税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5%和20%。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市工业40%的GDP、50%的税收、60%的出口、70%的技术创新成果,吸纳了80%的就业,企业个数占9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济南市实体经济基础稳固,发展均衡,而且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发展后劲较强。去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576.7亿元,增长18%,技改投资占比超过70%。我市大力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全市在建工业投资项目1443个,竣工项目1053个。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40%。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开工建设,山东天岳碳化硅衬底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测生产线在我市投产。实体经济,不折不扣地成为济南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源。

受央行收紧流动性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现象较重,许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钱荒”。据测算,全市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60亿元。融资成本上升较快,中小企业平均融资成本达12.7%,高于基准贷款利率6.14个百分点。刘老板没贷到钱,就是因为其产品利润不足以覆盖贷款的财务成本。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受限也是大问题。2011年全市供应工业用地619公顷,仅当年开工的90个工业重点项目就需土地近1000公顷,土地缺口较大;空间集聚度不高,产业布局分散,市区内仍有3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占地面积3.16万亩,建筑容积率只有0.24;园区经济发展较慢,工业园区经济仅占全市工业的35%,先进城市一般到50%-70%;园区配套设施跟不上项目建设需求,一些大项目、好项目难以落地。

罗百辉曾呼吁加快本地产业配套建设。济南市一些行业如汽车、电子信息等,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行业关联带动作用较弱。有的行业如机械装备、电力设备等,本地企业拥有一定的配套能力,但由于龙头企业缺失、产业集中度低等原因,产业间协作不密切,本地配套率较低。

针对这些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全国性的难题,值得济南思索。目前济南市也在积极采取行动,集中政府、社会各方资源,为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和帮助。下一步,将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不能低于城市,将其作为主城区或新城区的一部分,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基地园区集聚。尽快研究出台企业占地与园区工业用地指标置换等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带。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家。春节前,市委书记王敏先后主持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企业家座谈会,对服务企业和企业家发展,提出了“不扯皮、不推诿、不刁难”的明确要求。“支持企业发展就是支持城市发展、把企业做好就是把城市建设好”的工作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想方设法凝聚企业家力量,努力为各类企业家创业、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济南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必须转方式,将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年初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长杨鲁豫对济南市实体经济的未来勾勒出现代产业体系的蓝图。

既然是老工业城市,济南就必然面临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问题;而作为经济强省山东的省会和一座蕴含发展潜力的城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又急需济南“破题”。

经济发展要有规划和节奏。对济南来说,实体经济发展中要处理好“稳”和“进”之间的关系。对此,济南给出的答案是振兴传统产业,抓住技术改造、兼并重组、项目引进等重要环节,改造提升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和产业集中度。提升汽车、电力设备、锻压数控装备、信息终端等重点产品本地配套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延伸。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做大。2010年以来,国家和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意见和规划,国家确定了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里确定了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济南市根据实际,确定“三新一高”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过亿元企业12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亿元,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加快发展的基础优势。下一步将加快33个列入全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天岳碳化硅衬底材料、红帆直线电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基因工程药物、集成电路、光伏材料、云计算基础装备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示范工程,带动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它们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最多。济南市将围绕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以支持创新型、创业型、配套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为重点,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政策,解决企业项目审批、规划、用地、担保贷款、上市融资等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济南实体经济发展,正迈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大道。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