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2013年数据盘点,2014年形势预测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4-25
分享到
2014年初以来,中国外贸总体低位企稳,但面临传统优势弱化、要素成本上升、地方债务巨大、产能过剩等问题,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加大,贸易伙伴间竞争激烈

2013年,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美国制造业复苏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欧洲经济开始缓慢走出债务危机的影响,日本在安倍新政影响下下半年出口猛增;新型经济体则在连续几年的“亮眼”表现后,结构性调整滞后、通涨、金融市场震荡问题集中爆发,增长开始放缓。

2014年初以来,中国外贸总体低位企稳,但面临传统优势弱化、要素成本上升、地方债务巨大、产能过剩等问题,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加大,贸易伙伴间竞争激烈。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机床行业经历了转型升级的考验,行业处于低位徘徊运行状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低端过剩、高端不足依旧突出;长期保持增长的进口也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印证市场规模整体萎缩的局面。

2013年机床行业数据盘点

2013年,中国机床行业延续了两年来的总体下行趋势,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低端产品产量不断增加,高端进口产品数量减少,但单价提高。

数控率提高 差距仍较大

2013年1~11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总产量66万台,同比下降7.84%,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比28%,累计总产量18.4万台,同比增长0.4%。1~11月,中国金属成形机床累计总产量21万台,同比下降1.38%,数控金属成形机床14,549台,同比增长10.35%。

2013年1~11月,机床数控化率有所提升,金属切削机床数控率为27.9%,比2012年增加2.1个百分点,成形机床数控率为6.9%,同比增加1.1个点,但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产量数控化率和80%∼90%的产值数控化率相比,中国机床设备数控化率仍有待提高。

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山东、浙江、辽宁和江苏产量较高,其中辽宁和山东产量同比下降,江、浙产量同比增加;在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方面,浙江和辽宁产量最多,山东和江苏次之。成形机床产量方面,江苏和安徽继续位列前两位,浙江和山东调整位置,位列第三,山东第四;数控成形机床主要来自江苏、山东和浙江。

机床进口量跌价增 从德国进口增多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1∼12月,中国共进口金属加工机床75,637台,进口额101.0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31.2%和26.0%,进口单价为13.4万美元/台,同比增长7.6%。

从2012年底开始,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量连续减少,进口单价却居高不下,进入2013年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前三季度进口量下降,单价却提高 5.7%,但从8月开始进口量减少,已连续4个月减少,进口单价在10月也开始回落,但11月单价创2012年以来新高,12月骤然下降。

按进口额计算,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是中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来源的前3位。2013年1∼11月,中国自德国进口26.46亿美元,同比增长 1.4%;从日本进口25.28亿美元,同比减少51.1%;自中国台湾进口10.16亿美元,同比减少24.8%。其中,德国的市场份额增至 28.9%;日本的市场份额降至27.6%;中国台湾的市场份额增至11.1%。排名第4至第10位的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意大利、韩国、美国、瑞士、西班牙、英国和法国;从前10位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进口金属加工机床合计86.08亿美元,占进口额的93.9%。

出口量增价跌  对美国出口增多

2013年1∼11月,中国出口金属加工机床2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出口量为761.46万台,同比增长9.9%;出口平均价格为334.82美元/台,同比减少7.8%。

按出口额计算,美国、日本和印度是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市场的前3位;排名第4至第10位的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德国、俄罗斯、巴西、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2013年1∼11月,中国向美国出口3.1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对日本出口1.43亿美元,同比减少1.8%;向印度出口1.30亿美元,同比减少30.0%。其中,美国的市场份额增至12.2%;日本的市场份额降至5.6%;印度增至5.1%。对前10位出口市场出口金属加工机床合计13.48亿美元,占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的52.9%。

从两大出口产品来看,2013年1∼11月,中国出口车床的数量、金额和单价均在下降,而铣床出口数量、金额下降,出口单价却在提高。从出口市场来看,在三大出口市场中,对日本和美国出口增加,对德国出口减少;铣床三大市场中,对美国和缅甸出口增加,对德国出口下降。

中国机床企业需稳中端市场 实现创新驱动

目前通用型低档次产品供应能力明显过剩,金切机床进口价格居高不下,说明市场对普通机床需求减少,对中档及高档机床需求开始增大,尤其是对高精、高速、高效、智能型中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明显增加。国产中高档机床在性能、质量、可靠性、服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较大差距,核心竞争力薄弱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突出问题,低水平产能结构与越来越高的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更显突出。

为推动中国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的发展,2014年国家通过进口税率调整推动产品升级:

增税促中国中端机床发展

为促进中国中端数控机床发展,2014年国家在新版税则中增加部分产品:增列数控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齿轮磨床、三维打印机税目,其中对数控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齿轮磨床实施9.7%的最惠国税率和20%的普通税率,对三维打印机(3D打印机)则是5%的最惠国税率和30%的普通税率。

降税促进高档数控装置进口

为解决高档数控装置需求问题,2014年国家将机床可编程控制器(PLC)、机床用数控单元(包括单独进口的CNC操作单元)的进口税率由5%降至3%,将成套数控伺服装置(包括CNC操作单元,带有配套的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税率由7%降至3%。

从进口额方面看,2013年PLC进口额与上年趋同,但进口量有所增加,说明中国需求缺口较大;从进口结构看,2012年,从日本进口的PLC最多,其次是德国;2013年相反,德国产品居多,鉴于德国产品比日本售价高出一倍多,这说明中国需求的PLC开始向高端发展。

2013年,数控单元进口平均单价上升,但进口量却在下降,说明产品需求以高端为主;数控单元一直以日本进口为主,德国为第二进口来源地;从伺服装置进口出现量增价跌现象,说明需求大,价格方面则由于日元贬值促使日本产品竞争力提高,德国仍为第二大进口国。

尽管用“外脑”指挥国产数控机床,但不协调或者滞后等问题制约着中国机床的自主发展,影响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外资加紧在华布局 开发本地商业模式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处于缓慢下行,众多外资企业却加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2013年,山崎马扎克大连新工厂竣工投产,森精机公司天津工厂开业,德国通快集团以72%的大股份收购了锻压行业知名企业江苏金方圆公司。这一方面说明外企对未来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中高端机床市场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据2013年8月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的一份研报,未来三到五年,中端市场将成为中国机械设备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从目前34.3%的提高到40.3%,能实现高达6%的增速,为此德国机械制造商在华未来定位尤其要重视中端市场,开发中国中端市场的本地商业模式。

推行创新驱动研发

2014年,国家将继续稳增长、调结构,在此大环境下,机床行业必须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在现有中端取得成果基础上发力高端,一方面需要面临国外产品以及合资产品挤压中国中端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挤入高端市场,摆脱受制于人的严峻形势。

研发层面,鉴于机床属于投资大、见效慢的行业,仅凭企业自身努力无法实现长久发展,需要多家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同时引入科研院校参与,实行公私合营伙伴关系(PPP)推进研发;国家层面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研发人才培养。

2014年机床行业形势预测

2014年,中国机床行业将在2013年降幅收窄的基础上平稳发展,预计机床产量略有增加,进口需求依旧很大,但需求更偏向于高端产品。中国市场,在外资企业实施本地市场化服务后,中端竞争更加激烈。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机床发展

经过5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经济体的增长率终于逐渐走出谷底,低迷的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将有所好转,但全球经济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下行风险,其中美国能否顺利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主要风险之一。欧元区的系统性风险虽有所降低,但实体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困难。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仍存在“硬着陆”风险,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步入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发展阶段。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改革预期显著增强,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种积极的政策取向,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机床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014年,传统制造业继续压缩产能,战略新兴产业、3D打印市场蓬勃发展,机床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控机床尤其是高精尖机床将迅速发展。

从主要用户行业看发展

机械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中低速增长期;从潜在增长率看,GDP年增长率估计在7%∼8%,机械工业相应的增长速度应该在 10%∼15%。2014年机械工业将维持平稳的主基调,市场新增需求将低位趋稳,随着细分行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升级,对高端机床的需求增多,但鉴于经济增幅放缓,整体需求量不会出现太大增幅。

汽车

汽车行业是机床,尤其是成形机床最重要的用户行业。据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行业“十一五”到“十三五”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若按平均每年投资1,000亿元,设备占比70%,其中机床占比50%计算,则汽车业每年为机床提供约350亿元的市场。

自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车市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一直好于全球其他地区。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 2,198.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3.9%,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大大高于2013年初的官方预计。2014 年,预计中国汽车需求量和销售量将在2013年基础上继续增加,增速为8%∼10%。大量新增的汽车产能将进一步促进成形机床的消费。

船舶

2013年1∼11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和出口量均同比下降,但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同比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加快情况下,国际航运市场将迎来发展,预计2014年造船行业形势将有所好转,完工量将有所增加,对机床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

机车制造

鉴于空气污染成为全国普遍现象,各地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各省会城市纷纷加大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机车需求大幅增加。国际方面,2013年10月 12日,在中国高铁展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介中国高铁,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目前,中国高铁已实现对非洲和中东出口,凭借性价比高、技术领先、安全等三大优势,2014年中国机车和高铁将加大走出去步伐,这将拉动对成形机床的消费需求。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工业是机床的高端用户,零部件要耐高温、高强度、精度高,同时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多、复杂结构件多、工艺要求高,对其加工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2014年对高精尖机床,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