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推荐序)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苏波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4-08-29
分享到
《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以下简称《制造繁荣》)这本书出版于金融危机之后,恰逢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大变革之际,金融危机给欧美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制造繁荣:美国为什么需要制造业复兴》(以下简称《制造繁荣》)这本书出版于金融危机之后,恰逢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大变革之际,金融危机给欧美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仍逆势增长,中国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并保持至今。为应对危机,主要制造业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造业振兴战略,瞄准产业新的制高点。与此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使制造技术步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这些新情况、新形势要求我们务必以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制造业,了解制造业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更要求政府和企业能够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抓住机遇、集中力量,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变革。

《制造繁荣》的出版为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书以发展和联系的视角,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并举,指出制造业的衰落将会在长期内侵蚀美国的创新能力,进而引起美国国力的衰落。作者对美国的“去工业化”进行了反思,提出应遵循产业规律,制定和实施国家制造业战略。虽然在价值链上,制造和研发看起来像微笑曲线独立的两端,但是在创新链上,制造和研发很多时候相辅相成,在某些产业,两者更是密不可分,制造本身就是创新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制造环节的过度外包首先会引起产业链外移,最终可能导致创新链的迁移。

《制造繁荣》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制造业发展的症结以及美国应如何振兴制造业,但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第一,应进一步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大量的基础能力植根于装备制造业等基础性产业领域,从创新角度来看,装备制造业更是位于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枢纽位置。1994年,英国经济学家格罗斯基曾对工业部门内部的创新流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械、仪器仪表和电子是三个最主要的创新流出部门,它们为制造业其他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动力。

第二,应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制造业的大多数领域,对于产业公地建设,需要中小企业进行精耕细作,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能动性使得整个“生态系统”更具生命力。以生态系统做类比:蜜蜂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植物繁衍困难,植物的减少会影响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和体系的完整,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撑,上千家“隐形冠军”成就了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大众、西门子等巨头的崛起,离不开其背后数百家中小企业的默默耕耘。

第三,应更加重视基础共性技术的开发。基础共性技术是产业公地的核心能力,是产业之树扎根和发育最关键的要素,是否掌握了基础共性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否在该领域树立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是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相关的基础共性技术逐渐成为新的技术高地,发达国家正在加快布局,美国政府部署制造业创新网络,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千方百计加快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一方面要加快解决传统领域中的基础共性技术发展不足所带来的瓶颈制约,另一方面也要重点突破数字化制造领域的基础共性技术,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第四,应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制造繁荣》指出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劳动者的竞争走向全球化,企业竞争背后的实质是劳动者能力的比拼,并鼓励美国政府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的投资。德勤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编制《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时连续将人力驱动的创新作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其子因素分别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素质及可得性。中国制造业要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更需要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苏波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