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了半天的寒冬和风口,无人机市场究竟前路如何?

文章来源:赛迪网 发布时间:2017-01-13
分享到
2017年刚开始,大洋彼岸的CES展就以不可阻挡的刷屏之势占领了各大媒体头条,智能硬件、无人驾驶、无人机都成为关注热点。热点众多,一一评述不太现实,这里仅以无人机为例分析行业前路和所谓的“寒冬风口说”。

2017年刚开始,大洋彼岸的CES展就以不可阻挡的刷屏之势占领了各大媒体头条,智能硬件、无人驾驶、无人机都成为关注热点。热点众多,一一评述不太现实,这里仅以无人机为例分析行业前路和所谓的“寒冬风口说”。

寒冬还是风口?竞争厮杀还是和平共处?

在预测某一行业发展时,用到最频繁的词就是寒冬和风口,两个词似乎就能给行业发展盖棺定论了,让市场和大众的思维也固定在非黑即白的模式中。对于两个词的定义,无非是从资本投资和受众偏好方面研究,但是其背后的最根本原因是贴合市场需求与否,能否解决需求痛点才是衡量一个行业的发展价值的主要因素。

以无人机行业为例,对于测绘、救援、监察、公共安全等专业行业应用来说,无人机的产品研发是极为必要的。通过无人机“千里眼”地观察,就能掌握人类不能到达之处的详细情况,还能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网络信号收集、传输大量数据以供管理部门分析,这些都是当前公共部门的需求热点。如果能将行业无人机根据行业需求定制化生产,又何愁不能抵御暂时的寒冬?

再以消费无人机为例,如果能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交互动式的娱乐化生活需求,满足大众航拍、直播等娱乐需求,那么市场必定前景无限。试想,利用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记录一次旅行出行的美好瞬间,也可以从空中俯瞰城市全景供摄影发烧友所需,大众的好奇心和购买欲会极大提升,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早晚的事。

以上的思路可以说明,只要无人机解决用户痛点,贴近用户需求,就会有市场“买单”,寒冬只是暂时;反过来说,如果一味追求视觉冲击、玩概念,虽有资本注入也必将是“寒冬”。

从贴合受众需求的思维来看,无人机的厂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明显的竞争关系。因为产品面向不同受众,市场定位和细分不同,既然在不同跑道上前进,相互之间不具有太大的可比性。只要符合自身定位的用户需求,任何一款无人机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有特定受众会接纳。残酷的丛林法则之下,其实可以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

找准定位、瞄准受众需求才是王道

消费无人机是大众最为熟悉的无人机,也是很多爱好者经常把玩、研究的对象,相比于行业商用无人机更具有知晓度,那就以消费无人机的受众需求为例继续细细分析一下市场。

面向普罗大众的消费无人机来说,受众需求可能千变万化,但总体可以归为专业级用户和入门级用户。专业级用户指的是之前具有操作经验,甚至考取了操作无人机职业资格的发烧友用户,这些用户能够轻松掌握遥控器的各项操作,即使无人机飞出视野也能熟练地让它返航。

对这部分用户来说,市场上的消费无人机会配备高精度、高清晰度的摄像头,还会给遥控器上配备各种复杂飞行动作的按钮,通过不同旋钮的操作可以酷炫地完成各种飞行动作。这种无人机产品的典型代表就是大疆。以其最新发布的精灵4航拍无人机为例,具备了”障碍感知、智能跟随、指点飞行”三大智能功能,这三大功能需要在遥控器上按下相应按钮完成,而且需要用户较为熟练地掌握操作,在不同情况下及时反应、提前操作。专业级的操作当然可以满足航拍专业人士的各种需求,画面清晰度、流畅度、存储能力、飞行流畅度都极大提升,对专业需求的人士来说确实是首选。

除了专业级用户,还有部分入门级受众,这些受众之前并没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对遥控器的熟练使用存在困难,跟别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于这些受众,如果强推之前的专业级无人机必然是碰壁,所以就需要大大简化用户操作难度,甚至可以托管。

以此为启发,可以推出手机控制无人机飞行的模式。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作为控制端,机头前进方向就是手机的前端,通过手机的前后左右和空间移动控制飞行轨迹,即使不熟悉飞行原理也能让无人机“平安回家”。另外,无人机的摄像头还可与VR眼镜终端连接,通过头部的移动控制无人机飞行,让用户用体感操作无人机,身临其境般感受飞翔的快感。

对入门级用户来说,简单易学是第一要求,无负担、无成本地让自己的无人机飞起来才是用户最关心的。所以,该类产品以用户最为熟悉的智能手机作为操作端,省去学习遥控器的过程,也让用户时刻掌握飞行轨迹以保证安全。当用户最少介入操作流程时,就最大程度减少失误概率,也减少了人为事故的发生概率,让用户免除“一飞不复返”的后顾之忧。

减轻用户使用负担的思维也能为无人机未来发展打开另一番天地——无人驾驶,也就是无需人为操控,设定程序后无人机自行完成飞行任务。专为入门级用户提供服务的亿航是其中一个代表,其一直默默研发的“亿航184”更是瞄准无人驾驶的载人机目标,希望通过技术的成熟可以让人们安心乘坐无人驾驶的无人机,按下起飞按钮后坐等到达目的地的惊喜。这目前还是研发阶段,难以商业化量产,如果各项条件达到标准,那么对“首堵”的尴尬也是一剂良方。技术的发展难以预测,在这里只能满怀希望的耐心等待这一天的来临。

回到题目里的疑问,无人机行业究竟是处于寒冬还是风口,行业前景是否明朗,其实答案已然明确:只要针对不同类型受众的实际需求推出适当产品,真正满足受众使用需求和生活需求,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不管外界“温度”如何,自己都处于一片春风之中。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