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锡林 托纳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发布时间:2018-01-26
分享到
单锡林先生自1991年7月加入德国大陆贸易公司,从事过德国20多家高精尖机床的中国独家代理的销售工作,涵盖加工中心、车床、磨床、压力机、折弯机, 品牌如Maho、Blohm、TBT、Weigarton、Trumpf、Arburg、Tielenghaus、Schutte等等。2016年1月1日,单锡林先生加入百年企业-瑞士Tornos集团,担任Tornos大中华区总经理。

单锡林 托纳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投票按钮

个人座右铭:干一行,热爱一行,推广创新思维,热爱新技术,严谨做事,忠诚做人。重视长久的合作,不追求一时的成败。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单锡林先生加入德国大陆贸易公司,从事过德国20多家高精尖机床的中国独家代理的销售工作;
1996年至1999年,加入德马吉(DMG)中国公司,出任中国区销售经理,对于德马吉中国市场的团队建设、市场开发、业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技术方面,他大力推广了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引进了电主轴、直线导轨技术;
1999年8月,加入瑞士Mikron公司,出任中国销售经理、副总经理,进一步拓展中国业务;
2005年1月,单锡林先生再次加入DMG,出任DMG中国北方区总经理,负责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的市场和销售工作。重新组建了DMG北方区的团队;
2007年3月,出任中国区副总裁、总经理;
2013年,出任DMG MORI中国区的销售总经理;
2005年9月~2013年12月, 单锡林先生还兼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先进制造中心主任一职。从2005年开始,德国引领的复合加工机床就成为了新的主流。单锡林先生把握技术发展脉搏,适时地在中国率先推广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一次装卡,一次加工,完成六面体加工;
2014年2月,单锡林先生加盟美国肯纳公司,作为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肯纳大中华区刀具业务和煤矿、金属涂层等业务的工作;
      2016年1月1日,单锡林先生加入百年企业-瑞士Tornos集团,担任Tornos大中华区总经理。
始于1880年的瑞士Tornos是瑞士型车床的鼻祖,在微加工领域具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无可比拟的领先地位。Tornos的机床主要覆盖四大行业:汽车,电子,医疗及微加工。近年来,Tornos重视大中华战略发展,分别在西安和台中建立了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单轴机。2016-2017年,Tornos推出多轴自动车床MultiSwiss系列的明星机型-MultiSwiss8x26,受到市场极大好评。至此,Tornos产品达到20几种:单轴纵切,多轴(6,8轴)全自动车床,精密立式加工中心等,在2018年Tornos还将推出SwissDeco多任务单主轴机床,这是Tornos瑞士型机床最先进前沿的技术体现。
自2016年单锡林先生加入Tornos公司以来,注重公司的战略发展,对内大力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对外积极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2016年,在整个行业不够景气的大背景下,单锡林先生采取一系列措施夯实基础,保持并提升自身品牌价值。这些措施包括:对内调整销售及服务团队,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公司内部沟通协作,对外建立规范的代理商管理制度并加大市场报曝光率。
进入2017年,单锡林先生根据大中华地区的整体行业经济情况,调整公司战略,配合Tornos全球战略,重塑企业品牌,推行企业文化,在保有之前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Tornos的市场影响力,提升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单锡林先生的一系列战略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7年,Tornos大中华区总业务量大幅增长,与2016年同期相比,达到翻番。
进入2018年,党的十九大, 更是强调了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  在这个意义上, 不是高端装备要大发展的问题, 而是如何发展出一个又一个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快速变化,来满足高度国际化竞争的制造企业。  它们的装备必须具备国际一流的水平, 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 可以满足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 反应更快, 用人, 占地更少的要求。  装备制造业的服务, 也要是提供整条供应链的设备, 工艺, 维护保养,培训的等全方位为客户的关怀型的, 单一的设备制造和销售商, 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Tornos在新的一年中, 在单锡林先生的带领下会继续在夯实基础, 优化服务, 客户至上方面下功夫, 配合工厂一道, 给客户提供全供应链的优质服务, 为行业及客户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回首近30年的从业历程,曾为机械专业老师的单锡林先生看到中国机械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机加工行业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深感教育行业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严重。在很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一流的设备满车间,可是加工的效率、所达到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为什么?单锡林先生发现,中国的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为历史原因,人才断档、技能传承严重的缺失。在大型的国企还要好些,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差距巨大。技术人员尽管学历很高,但是实际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严重不足。很多企业只是拿来就用,很少重视员工的培养。
在广东省2010年的“百校千企”活动中,单锡林先生大力推广职业教育与实际加工技能的培养和锻炼,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实际能力的培养的改进提高,大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学校的实习阶段,要接触世界一流的加工技术、数控和编程,参与推广了德国双元制,不单单是开拓了德国机床公司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高校金属加工研究会等,还推动了与中国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前后2期,全国50多所院校参加了这个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在思想上的开放和创新。
回顾过去近30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的机械制造能力,已经接近世界一流的水平,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当然,依然还有很多前进中要继续克服改进的障碍,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与世界同步了。中国政府现在提倡智能制造2025、提倡产业升级、创业创新,都会进一步促使工业化、智能化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中国的人员素质、自主创新能力、生产的精益化管理、技术能力和手段的传承,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都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需要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