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文章来源:价值中国 发布时间:2011-07-11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受住了出口市场不利、下游产品需求结构升级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等外部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投资信心增加,产值再度增长30%,总量突破14万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为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牵引作用。

从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和发展后劲看,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呈逐月加快势头,从年初的18%提高到年末的29%,这预示机械行业在2011年及以后还将有较高的新增产出能力。上海电气集团打造包括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在内的完整的风电产业链,总投资5亿元的特大型风电轴承生产线技改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已经完成;新洛轴进行中的“新洛轴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首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其中汽车轴承生产线月产达到设计能力的 90%,风电轴承生产线月产达到设计能力的150%;太重集团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研制项目。

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吴涤新分析认为,从市场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将在继续投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大型油气基地的同时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据统计,目前国内已设立了100多个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都非常庞大。

核心技术人才亟待突破

“十二五”开年迎来投资高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认为,企业投资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瞄准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的投资占主体,完善产业链、拓展新市场是企业新建和技改的重点。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清洁能源设备制造、风力电机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以及核电装备市场等领域的国内投资和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将持续保持,这将产生巨大的配套市场需求,下游产业如重机、机床都拥有巨大商机。据介绍,目前,国内风电、高铁、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也纷纷开启巨大的装备需求市场,而轴承、齿轮、模具、液气密件等基础件自主生产能力的缺失成为软肋问题。受制于部分基础零部件无法自主生产,许多重要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难度大大增加。重大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等依赖进口,技术空心化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以轴承为例,高铁、风电、机床主轴配套轴承等高端轴承一直是我国轴承业的软肋。目前国内时速为16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配套的高铁轴承依然全部是进口。因此业界对洛阳LYC、瓦轴集团、哈轴等企业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充满期待。

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基础研究、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等重大共性课题研究的重视,增强扶持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激励创新精神,在短时间内,实现我国机械基础件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制造企业破解用工瓶颈

年复一年的“用工荒”现象引起了专家、媒体、相关部门的关注,大家寻原因,献计策,都在为企业老板们支招,推出“高薪”、“高福利”、“优化员工工作及生活环境”等人性化举措。但这些现象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制造企业要追根究底,找到原因所在。

1、物价高涨,生活成本增加。尤其是吃饭、住房等费用快速增长,使农民工们在新的一年里选择去哪里打工很有讲究。

2、工资待遇期望值上涨。在新的一年,农民工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与以前工作的周边其他企业比较,也与老家的同样工作比较。比时间的长短,薪金的高低,比生活的便捷程度和保障系数,还比较工作环境、生活质量、以及持续发展机会等关系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因此,很多农民工年后仍然在选择、观望,一旦主义已定,才会果断出行。

3、新一代农民工观念转变。农村地区的年轻一代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代人的父母──50岁上下的一代农民工──逐渐回到家乡,淡出人们的视线时,在相对较好的条件下长大的年轻一代养活自己或支撑家庭的压力要小得多,多数年轻人都不想同父辈一样在城里吃苦。

4、二线城市快速增长。长三角与珠三角出现用工荒也有重庆、武汉、南昌等二线内陆城市的建筑热和快速经济增长有关。被一票难求、思乡心切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工更乐意呆在离家近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薪水和大城市也相差不了多少。

针对以上几点,罗百辉认为,化解“用工荒”问题,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之外,还需要以长远眼光建立一整套长期稳定的工资增长激励机制,想办法留住人,而不是任意“辞退”;另外,政府部门应尽快打破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从社会保障、子女就读,甚至户籍等方面给予农民工以应有的和城市人同样的权利,给他们应有的尊严和权力,让他们对这个他们付出汗水的城市拥有一份“归属感”;企业应加大对中低劳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投资,让民工在工作中得到价值的不断提升。

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制造行业低端产业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低端化致使中小制造企业离不开劳动力,脱离不了简单的生产方式。罗百辉指出,要想从源头上解决用工荒现象,让制造行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转型升级是根本途径。转型升级就一个地区的大局而言,是转换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就具体的企业来说,是升级生产模式,创造新型产品。

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在过去的发展中,五金行业一直走粗放型的发展之路,一味追求数字增长的片面发展,致使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劳动、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等弊端一直伴随着企业和行业的成长。从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制造设备和工艺等方面入手,进而提高产品品质、创建品牌和营销渠道,实行集约化生产,已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国际高端五金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市场的情况下,不提升技术含量在未来的市场上将寸步难行。为了引导企业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许多企业在技术上有了明显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品牌,这些企业技术提升后,对劳动力的依赖度明显降低,用工荒的构不成生产威胁。

要想从源头上解决用工荒现象,让五金行业有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转型升级是根本途径。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