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塑制造业对中国产生强烈冲击

发布时间:2013-01-09
分享到

美国重塑制造业已对中国产生强烈冲击。而从长期看,激烈的竞争环境将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速度,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在政府倡导下,美国正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制造业重塑运动。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仅号召美国企业回国创造就业机会,还提出了“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希望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以重新确立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上述变化引发了中国业界热烈的讨论。关于中国制造业是否已优势不再,以及未来中美制造业竞争格局等话题也在多个场合被提及。

回归与重塑

“美国的这一做法短期内将对中国产生强烈冲击。”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而从长期看,激烈的竞争环境将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速度,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奥巴马政府打出了“组合拳”,助推美国公司将工作机会带回国。

此举得到了多家知名制造企业的响应。据了解,2013年苹果将投资一亿美元将苹果电脑的生产制造带回美国。而在过去一年里,苹果的几个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始增加他们在美国本地的生产量。

通用电气(GE)公司也已在美国新开设了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低能耗热水器。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此前表示,将在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电器公园总部投资8亿美元,并新设1万名岗位。

除了政府的倡导和支持,美国制造业的部分回流也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制造业成本的此消彼长不无关联。

波士顿咨询集团2011年的一份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已使美国成为一个生产制造的“较低成本”国家。

相比之下,由于能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中国制造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

该报告甚至预测,在此趋势下,2020年将有大约60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制造业并非简单回归,而是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美国提出,将通过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制造技术重构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奥巴马在2012年3月提出了“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

“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非常高明,”贺在华评价说,“当前美国遭遇严重经济危机,为了减小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在倡导制造业回流的基础上进行制造业创新,不仅能有效提高美国的就业率,还可以实现美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冲击有多大

虽然美国在重塑制造业方面显得雄心勃勃,但对中国制造的冲击却未必有想象中那样明显。

GE总裁杰弗瑞·耶迈尔在《哈弗商业评论》发表文章称,我们必须找到能够让我们以最低成本发展和制造最好产品和服务的地方,无论它在哪里。

而2012年伊梅尔特访问中国时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未来GE在中国还会有更多的投资。

事实上,中国现在着力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基层医疗等领域,正是GE眼中的金矿。而且,经过在中国多年的实践,GE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本地研发、采购、制造和销售的成熟模式。正如伊梅尔特所言,GE在中国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除了中国市场的持续吸引力,美国制造业回归还存在着其他的阻力。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袁冬梅认为,虽然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重振制造战略,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以推动美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增长的繁荣道路,但没有资本的有效回流,制造业战略也将难以成功实施,其失业率高企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她分析指出,美国资本回流面临着美元疲软与金融市场收益率下降、实体经济不景气与制造业预期盈利不乐观等问题。同时,中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使得中国内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依然很大。因此,在全球市场主体多元化日渐形成的趋势下,美国要迅速解决资本流入不足的问题,非短期内所能如愿。

此外,尽管美国拥有领先的高科技,但仅凭技术创新来拯救制造业能否取得成功还未可知。

“美国制造业目前看上去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最后是否有成效仍然取决于技术创新到达一个怎样的程度,因此,这可能是一个波浪式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而就业率的低迷与高级技工的匮乏也一直是美国制造业发展之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熟练掌握复杂的新制造程序。对于专业人才原本就稀缺的美国来说,将成为其又一大隐忧。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

可以想见,关于美国重塑制造业对中国影响的话题还将继续。与此同时,美国重塑制造业的一系列做法,也值得正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国学习和借鉴。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上指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相结合的数字制造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的崛起,被认为是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当前要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机器人、新材料和智能材料这些新型技术及其与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道奎也在出席上述论坛时表示,奥巴马提出的制造业回归,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结构改革和更有效、持续地利用资源,目的是大力推进新的生产方式,即机器人加信息技术的新制造模式。“中国制造业现在正进入到攻坚阶段,智能制造是全球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机器人的数量已达200台左右,其中日本最高,达到了300多台,而我国仅仅只有15台。国内多数企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还远未达到智能化的高度。

此外,美国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邀请了来自产业界、学界及政府等各领域的佼佼者参与其中,并号召不同地区的不同组织与不同产业部门各司其职,最大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资金,这一点对于中国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建立推动创新的机制与政策,这样才能够更优化地集成全社会的资源,为制造业做大做强服务,使我们的制造业更有国际竞争力。”周民良说。

美国构建制造创新国家网络,从征集意见到召开研讨会,从3D打印技术的蓬勃发展到其他新技术的探讨聚焦,其环境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和灵活的。美国政府还号召不同地区的不同组织与从事不同创新工作的产业部门都参与到创新中来,使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机制影响企业和人的生存模式。专业人员能否给予技术支持,风险投资能否顺利进入,社区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噪音、污染等问题能否顺利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配合。

当机制合理、细节周全,再加上整个社会共同协作,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高效。

创新竞争往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美国的做法无疑值得参考和借鉴。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