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产业链下的“光洋模式”

发布时间:2010-07-29
分享到

    通过产业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来实现中国高档数控系统与国际领先间的差距,是业内较为认同的做法之一。而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洋")无疑是这其中的先驱。构建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具备了从大系统的角度去规划、设计、分析、优化的能力,掌握产业综合核心竞争力,是"光洋模式"的特色。

完整产业链
  从工控到数控,光洋历经的选择,无一例外的都是国家战略经济安全所急需的对象和领域。而这些领域既受国外严格控制和垄断,也是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目前,我国数控技术领域各种技术资源较为分散,往往是机电割裂,强点与弱点割裂,控制与测量割裂,软件与硬件割裂,数控开发与工艺研究割裂。国际上著名的数控系统厂商日本FANUC,不仅研究机床还生产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注塑机等产品;德国SIEMENS不仅为用户提供数控系统和关键执行部件,还为用户设计机床。即使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还无法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但光洋还是清晰的看到了数控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坚持构建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
  如今的光洋实现了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高精度传感系统、直驱关键执行部件和机床床体的自主研制,并由旗下的大连科德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成功开发出14轴5联动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11轴5联动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产品,并已分别为国内用户加工出合格的复杂工件(如为无锡透平叶片公司加工出S910大型叶片)。
  要做一个高档的数控机床,必须把享有"大脑"功能美誉的控制系统和享有"四肢"功能的关键功能部件有机地统一结合起来,只有顶尖的控制系统,没有强大灵活的功能部件,一台高档机床只相当于光有"大脑"缺乏灵活"四肢"的废品,相反亦然,两者缺一不可。光洋已然拥有从光纤总线数控系统到系列化的光纤总线异步伺服驱动器和系列化的光纤总线同步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全部用光纤实现传输,这些产品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国产化。
  
扎实的科研基础
  产业链的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光洋经过近十年的储备和数亿元科研的投入,建立了一支180余人的创新团队,聚集了多专业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积累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了高档数控系统、测量传感系统、驱动和执行功能部件的国产化,构建了研发平台、中试平台、产业化平台,创建了围绕车铣复合类高档数控机床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形成了自主数控整机配套自主数控部件的?环发展。
  光洋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基础,创建了数控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光洋在国内数控行业首次创建了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实现了在实际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市场需求带动下,通过应用技术的研究带动基础技术的研究,最终解决可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如数控系统光纤总线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数控系统实时核技术等。这不是一两项应用技术、一两项新产品可以带来的产业技术进步,或者说产业技术竞争力的本质是创新体系的竞争。
  我国的普通数控机床产品,毛利润率很低,基本依赖进口或外购,基本只能赚个加工费。这种产业格局使得国产数控机床产品基本与进口产品根本就不在同一层面竞争:一方面是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很大,但利润率低,另一方面是高档数控机床还主要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可见,数控机床产业不是规模经济决定胜负的产业,而是依靠快速响应市场,赢得高技术附加值的产业。而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正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关键,是数控机床产业提升性能,提高快速相应市场的能力的根本保障,是数控机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
  2009年,光洋及科德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承担和参与了5个课题,包括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力矩电机、双摆铣头、车铣复合高档机床等,覆盖了高档数控机床完整的关键技术链和产业链,为国内首创。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建以光洋和科德为主要骨干企业的"大连国家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速推进中国高档数控机床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光洋和科德通过构建高档数控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产学研用创新体系,积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上的过程改进,正在摸索一条属于光洋的新模式。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