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发布时间:2011-01-05
分享到

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系统要根据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准确把握工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明年形势可能总体好于今年,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从有利方面看,近一段时间世界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国际金融市场趋稳,全球贸易量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 3.1%。从不利方面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金融风险并未消除,导致危机爆发的体制机制根源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消费不振、产能利用率低、政府赤字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和美元汇率震荡可能加强。国际贸易进一步恢复存在不少障碍,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还将不断强化。

此外,全球经济结构面临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过度依赖负债和信用支撑、超前消费的模式,近来储蓄率有所上升,消费需求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有所减弱。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提出“智慧地球”等新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客观上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压力和制约。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经济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明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揽子计划还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继续发挥。从目前趋势分析,工业品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适度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一定规模,工业产品进出口也将好于今年。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继续完善,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使工业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品种质量和管理提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有所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将继续增强。

同时也必须看到,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很多。

一是进一步扩大需求存在制约。目前工业回升主要靠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投资主要靠政府投入和银行信贷,民间投资尚未有效启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处在较高水平,一些消费政策的效应可能逐渐减弱,促进居民增收任务艰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增大。预计我国外贸出口全年同比下降 17%,外需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加上国际贸易摩擦还会增加,工业产品出口增速较快回升困难很大。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竞争力不强,许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近年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产能过剩矛盾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同时,结构调整工作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组织协调难度大,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制约,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工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工业增速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投资率偏高,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部分企业还存在盲目扩产、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工业发展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四是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突出。工业是耗费能源资源、产生环境污染最主要的领域。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3%,但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单位产出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到了全国总排放量的38%和86%,重金属等污染问题突出。按照现行发展模式,资源、环境难以支持,发展不可持续。我国已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工业战线付出巨大努力。

总之,明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可预料的因素和两难问题增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不能把增速回升加快等同于工业经济运行的根本性改观,要把面临的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对策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扎实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

(二)明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原则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切实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突出抓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突出抓好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突出抓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军民结合,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把改善供给结构、促进扩大内需作为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改善供给结构,引导促进消费,促进工业增长由应对危机时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向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

二是把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发展理念、政策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把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并推进产业化,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发展全过程。

三是把控制总量、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品种质量、产业升级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整合生产要素,抑制产能过剩,促进结构调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统一,增强工业经济整体素质。

四是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促进工业在高起点加快发展的长期任务。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 “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要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做强信息产业,重点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动工业优化升级,推进社会信息化稳步开展。

五是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的主攻方向。经济危机往往孕育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机遇。我们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及早布局,重点培育。掌握一批自主关键技术,形成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先进生产能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明年工业通信业发展主要目标

工业增长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含能源工业)。其中,原材料工业增长12.5%,装备制造业增长12.5%,消费品工业增长 10.5%,电子制造业增长8.5%,国防科技工业增长15%。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20%左右,出口交货值增长8%左右。

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指标。按进度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促进“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

通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指标。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2%左右,业务收入增长4.5%左右。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9%。软件服务业收入增长20%左右。

根据中央确定的经济增长8%左右的预期目标,我们将工业增速指标定为11%左右,既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速,又不追求过高的目标。主要是希望在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引导地方、行业和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无论从完成GDP增长8%的要求看,还是从工业增长的潜力、国内外环境、基本走势看,这个速度是必要的、可能的,也是适宜的。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千方百计努力完成。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