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依托全面创新 追求优质增长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世界工厂 发布时间:2011-04-19
分享到

图为沈阳第一机床厂车间

4 月11日到1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在北京举办。国内外1400多家机床企业参展,“客户化”和“智能化”成为本届展会最大亮点。沈阳机床集团推出的25台高精密数控机床产品,引来国内外采购商及同业的关注。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表示,沈阳机床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产品研发紧盯最新市场需求,正在全力打造“差异化制造模式”。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参观本届展会时感慨,国产机床创新产品多,水平进步较快;沈阳机床集团更是展现了向“高领域”(高端产品) 和“宽领域” (多品种)深度拓展的特点。他认为,沈阳机床近年来坚持不懈搞研发,矢志不渝搞创新,走出了一条追求优质增长的发展之路。

集中发展高端产品

什么是优质增长?沈阳机床以自身进行的战略转移作出阐释:关乎进步而非囿于规模,关乎内涵而非止于外延。7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沈阳机床,近年来却提出“不唯增长而增长”。

“在国际机床行业的新形势下,沈阳机床‘多品种大批量广覆盖’曾发挥很大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市场需求升级,过去占主导份额的传统普通型机床产品逐渐让位于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智能化创新产品。”关锡友说,必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向高端产品集中优势兵力。

近年来,沈阳机床每年都有一批全新的、服务于国家重点领域的高端产品问世,集大型、重载、高速等特性,体现了沈阳机床以精良的重大型机床装备中国重化工业的决心,而市场也给予积极回应。

2009年,通过自主研发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开发了高速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10余个系列近50种不同规格的高档数控机床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均是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需求开发的。

2010 年11月,沈阳机床集团宣布,把总经济规模55亿元、正在盈利且销售渠道成熟的普通机床生产大规模转移出去。通过品牌输出的OEM方式进行“自我蜕变”:由“大而全”全链条的制造模式向以高精度加工与集成为主的新型制造模式转变,从产品生产型企业转变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型服务型企业。此后,沈阳机床将产品制造过程逐步向其他中小企业转移,腾出制造资源,集中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

“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产品结构根本转变,数控机床的产品销售将达到总量的80%。”关锡友表示。

重点研发数控系统

“机床最为关键的运动控制系统,占成本的30%,加上主轴等关键部件,占到成本50%,这些都被国外技术控制着。如果不能解决数控系统依赖进口的问题,企业只能给别人打工。机床产业乃至中国制造业必须解决‘去空心化’的瓶颈。”沈阳机床集团总工程师刘春时这样说。

2010 年4月南京机床展上,沈阳机床推出了新五大系列数控产品。这是沈阳机床进行的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中的一次“革命”:以新五大系列产品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体系为支撑,实现数控机床产品全面升级,突破数控系统、功能部件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目前,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飞阳”数控系统已经在430台自产机床上得到应用。今年4月,在北京国际机床展上,沈阳机床自主创新的高端产品再次引来关注。

沈阳机床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这是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过去多年,我们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都在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关锡友介绍说,“这对处于薄利行业的机床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需要承担很大压力。”

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海外直接并购的形式,沈阳机床集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式、国际化研发体系的“三位一体”格局。以沈阳机床为依托筹建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机床行业唯一设立在企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沈阳机床牵头,联合8家企业、6家院所组建的“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重点突破关键的共性技术,旨在提高重大装备和新技术水平。

不断完善并日益成熟的自主创新体系,为沈阳机床集团赢取附加价值,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着力开拓前沿市场

沈阳机床集团企业战略规划部部长蔡哲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抬头看路很重要,紧盯世界前沿的变化才能踏上市场需求的节拍。”

市场就在身边,沈阳机床注重发挥贴近需求的本土优势。中国除了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外,手机、电视、电脑等民用电子制造环节也越来越多依靠中国制造,“消费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崛起,既给机床产业发出需求信号,也提出了明确的升级要求。”关锡友认为这就是机床工业延展价值链的“蓝海”。

沈阳机床针对汽车产品的更新周期,研发了实现快速扩展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单机;针对消费电子类产品制造的特殊需求,研发了高精密、高可控性的机床。“此次北京展会上,我们展出的就是这类产品。正是通过大量的用户需求调查,我们加深了对单机、智能化的理解,今后将在这方面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关锡友还透露,目前沈阳机床已开始在光伏产业拓展。“国内光伏产业有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但国内机床企业目前参与的却很少。前沿产业我们必须进入。”

制造商要变服务商

伴随着3月27日杭州沈阳机床“4S”店的开业,沈阳机床自2005年开始已在国内建立了十家机床“4S”店。这个营销模式为行业首创。在沈阳机床看来,除了生产和技术,品牌、服务也会创造可观的利润空间。

2015 年之前,沈阳机床集团计划在国内建立50至70家“4S”店,未来遍布全国的“4S”店以及海外营销中心将成为沈阳机床营销的主渠道。“我们要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转型,做到贴近客户、贴身服务,深度推进营销渠道建设。”沈阳机床集团副总经理张之中说。沈阳机床“给客户交付更大价值”的理念体现在许多细节,比如让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采购商在研发环节就参与沈阳机床制造全过程,就是沈阳机床营销创新之一。

集展示、销售、咨询、培训、备件供给、售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4S”店的模式已经发挥了作用,企业对终端渠道的掌控能力大大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加快。 2010年,已经建成的8家国内机床“4S”店实现销售额30多亿元,占当年沈阳机床整体销售的三分之一强。“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产品技术、服务上的强者,是要成为真正能为客户提供金属切削技术难题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关锡友说。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是一条披荆斩棘的创新之路,借力技术、管理和营销等一系列创新,沈阳机床正在锻造全新的企业、全新的产品、全新的模式。如今,沈阳机床坚持优质增长的征途上,集团经济规模实现连续8年快速增长。据美国加德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沈阳机床集团的经济规模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由2002年的第36位跃升至第2位,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与2002年相比均增长10倍,数控机床产量增长15倍。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