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关锡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

发布时间:2012-11-30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代表、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今后的发展必须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关于创新,关锡友有着独到的见解。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

“‘大而不强’是我国机床行业发展无法回避、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关锡友说,“我2002年到集团任总经理时,正好参加了芝加哥展。沈阳机床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床厂进不了主馆,被安排在地下室。人家说多交钱也不行,你没资格。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当我们再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世界顶尖的位置。”十年后,关锡友和他的团队做到了。2012年再赴芝加哥,沈阳机床不仅占据最显眼的展位,而且当场斩获500万美元订单。

从地下走到地上,沈阳机床走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沈阳机床在全球排名第36位,全集团只有13亿元的营业额,2011年,沈阳机床已实现180亿的营业额,成为经营规模世界第一的企业。

“很多记者采访时都问我,沈阳机床在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是怎么做到的。我说,关键就在于自主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关锡友说,“没有核心技术,中国装备制造业就要永远受制于人。我们立志要依靠自主创新谋求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世界级产品,开创自己的道路。”

关锡友说,“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所有技术100%都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是说从头到尾一切都要自己做。企业自己力量不足,可以委托学校、研究所,甚至国外企业去开发,然后企业集成并主导成果的应用。

近年来,沈阳机床集团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放式的社会化创新体系。先后投入30余亿元资金,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提升了沈阳机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沈阳机床全面建立起独有的数控系统研发、产业化、应用的三层体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式、国际化研发体系“三位一体”格局:以沈阳机床为依托筹建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机床行业唯一设立在企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沈阳机床集团牵头,联合8家企业、6家科研院所组建的“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速推进产品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形成独有、强大、稳定、综合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2010年是沈阳机床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自主创新的“低成本、国际化”水准的“新五类”产品引起业界轰动。此举标志着沈阳机床从此不再模仿别人,中国机床企业首次以展族自主创新品牌,全方位进军世界中高端机床领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锡友说,中国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的高档机床主要依赖进口,高档机床配备的数控系统95%来自境外。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一直是进出口逆差行业,出口低端产品,进口高档数控系统。

关锡友充分认识到,只有占领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才能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日本法那克,只生产数控系统,他一家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抵得上整个中国机床产业。”关锡友说,每次参加国内外机床展,都能深刻体会到同台竞技的残酷性。“必须遏止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的态势,突破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是我们的使命。”

从2007年开始,沈阳机床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研发带头人关锡友形容自己那段时间是“闭着眼睛走夜路”。“研发投入仿佛无底洞一般,科研成果久久不出,死机甚至系统崩溃是家常便饭。”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2011年底,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发,沈阳机床终于打开了数控系统的“黑匣子”,彻底攻破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成功自主研发出飞阳G系列数控系统。2012年4月,搭载了该系统的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在沈阳机床率先诞生,取名“飞阳”。

沈阳机床从此与众不同。随着产品调整步伐的加快,产品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数控机床已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2011年,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7%;产值数控化率58%,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16%;机床产量9.6万台,同比增长4%;数控机床产量3.1万台,同比增长12%。中高档数控机床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其中为汽车、交通运输、能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的数控机床占数控机床总销量的70%以上。

“解决了飞阳数控系统的产业化问题,就解决了机床产业‘中国制造’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评价,“这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次出现智能化机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一向拒绝技术合作的美国、意大利厂商主动和沈阳机床套近乎,主动请求被并购。其实他们还不知道沈阳机床有更大的抱负,那就是在加速行进中做世界市场的引领者”,关锡友说,有了自己的数控系统,才能赋予国产机床以“中国智慧”。做技术服务才有可能,也才能最终实现向工业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从“制造核心”转向“市场核心”

“以前,国产机床无法提供技术服务,所有核心部件要从国外买,售后服务等于为别人做嫁衣。现在我们敢说向服务商转型了”,关锡友说,“其实智能化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按照关锡友的解释,企业不仅要卖机床,还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要有金融性的服务,还有二手机床回购,机床再制造,机床及其他工业品销售、工业设计、工业品营销咨询、生产管理咨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过去简单卖机床,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05年8月21日,沈阳机床集团成立了中国机床行业第一家机床“4S”店,围绕“客户中心”开展组织性、系统性变革。直观的变化,研发和营销服务人员比重加大,生产制造人员压缩。“以前我们是制造型企业,生产一线占据70%比例。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工业服务商,营销、服务、研发人员会占到全员的50%。”关锡友说。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已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四大区域成立了18家特许销售中心、特约服务中心,并在德国、土耳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组建了销售服务中心。到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0至70家4S店,销售网络全面覆盖中国工业的各个细分市场。

关锡友说,沈阳机床过去走的道路是对的,从现在到未来的目标以及采取的方法,现在看完全符合十八大的要求。比如实施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OEM产业等等。尽管如此,关锡友认为还必须重新认识企业。从小范围看,企业发展是为了人,企业发展依靠人。但是从更大的范围看,企业不能孤立的思考自己的利益,还必须照顾到供应链以及经销商和用户这两条线。

“我们一直在追问我们的客户除了机床还需要什么?”关锡友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沈阳机床集团将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由偏重于规模扩张向创新能力凝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价值链拓展,由埋头生产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延展竞争力,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经营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引领制造业转型大潮向,代表中国一流冲击世界一流。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