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德国制造--EMO Hanover 2013之德国行

EMO Hanover 2013之德国行

作者:沙琳倩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3-10-25
分享到
德意志,一片盛产诗人和哲人的土地,一个崇尚思辨并拥有渊深文化传统的民族.它一度只是世界历史的旁观者,却在短短百余年间以雷霆之势闯入历史舞台,将原属地理概念的德国,变为强大的民族实体,工业化强国并称雄世界.

德意志,一片盛产诗人和哲人的土地,一个崇尚思辨并拥有渊深文化传统的民族。它一度只是世界历史的旁观者,却在短短百余年间以雷霆之势闯入历史舞台,将原属地理概念的德国,变为强大的民族实体、工业化强国并称雄世界。

“欧洲机床展览会(EMO)”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想必各位读者都不会陌生。就在2013汉诺威欧洲机床展览会(EMO Hanover 2013)开幕前夕,笔者有幸来到了德国,在亲身感受EMO展览会的同时,更深入到了几家颇具代表性的德国企业之中,与它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或许您并不知道,“德国制造”——这一当今几乎被所有人认为是“高端品质”的代名词,却曾经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回到当下,今天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德国制造业更是继续保持了其优势,有力支撑了德国经济应对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的不利环境。

这百余年间“德国制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缔造这一传奇故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是你我都想要知道的。通过与几家德国企业负责人的交谈,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严谨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断的创新和与众不同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这里,希望能够通过有限的文字与您分享此行的所见、所闻和所想。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制造,解码德国制造,且看德国制造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图1  通快集团执行董事、机床事业部总经理Mathias Kammueller先生正在介绍通快集团的情况

通快:起步与坚持的结合

此次德国之行的第一站是总部位于迪琴根的通快集团。作为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其现任掌门人为Nicola 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通快的业务涉及机床、激光、电子和医疗技术四个领域,其中机床业务部分占其总业务的67%,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业务部门。通快在全球拥有53个生产和销售基地,分布在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包括了位于中国太仓的生产基地。

在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就有11家是德国公司。不少德国中小企业都有自己领先世界的技术。在通快集团执行董事、机床事业部总经理Mathias Kammueller先生的眼中,通快正是一家这样的企业,始终以创新为其发展的目标。经历过三次危机的通快,在1998年参照丰田生产体系,在企业内部实施了SYNCHRO同步生产体系。SYNCHRO对通快意味着设计内部流程的创新力、进取心和灵活性,而且不仅仅体现在生产过程中。

据悉,2012/2013财年(截止2013年6月30日)通快的销售额为23.5亿欧元,年均增长率15%,销售回报率10%,投资支出7%,用于研发的支出为8%,约为1.88亿欧元。迪琴根则正是其最主要的研发中心所在地。

对于今天所取得的成就,Kammueller先生认为主要是来自5个方面:(1)钣金加工机床和激光;(2)全球化实施的策略;(3)不断改善,时快时慢,从上到下,包括机床、市场、人员和措施;(4)改善意愿和实施力度;(5)起步和坚持的良好结合,即不断开始新的起步,并坚持。

通快在不断进行着自我改善的同时,也为用户产品加工方案的改善进行着努力。通快工程设计部总经理Joerg Heusel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专家,他教授人们在零件的加工生产中如何用钣金加工代替机加工。“并不是所有零件都能够用钣金替代。”Heusel先生告诉我们,“我们会帮助客户学会如何找到那些能够被替代的零件,最终目的是在保证零件功能性的前提下,使加工步骤减少、加工成本降低和加工时间缩短。”类似的讲座Heusel先生已经做了上百场,不仅仅是针对客户,也面向内部员工、其他企业和学校等。


图2  埃马克集团亚太区总监何皓然先生(左四)、公关交流部经理Oliver Hagenlocher先生(左五)与参观团在埃马克位于萨拉赫的总部内合影

埃马克:德国-中国企业

提到埃马克公司,首先想到的就是倒置式车床的发明者。这家总部位于萨拉赫市的企业拥有将近150年的悠久历史,能够为用户提供用于盘类、轴类和箱体类零件加工的机床和生产系统。萨拉赫地理位置靠近德国汽车的发源地斯图加特,由此不难看出,汽车行业对于埃马克的重要程度。此外,埃马克的产品在航空航天、石油机械、建筑机械和液压零部件等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其所能够提供的产品包括车床、磨床、滚齿机、激光焊接机床和电化学/精密化学加工机床。目前埃马克的年销售额为5亿欧元,共有员工2000人。

埃马克与其他德国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几年前,一位中国企业家作为新股东加入了埃马克。“如果说埃马克原来是一家德国企业,那么现在可以称它为德国-中国企业。”埃马克集团亚太区总监Christoph Hoene(何皓然)先生表示。10年前,埃马克开始了其中国市场的业务,2004年建立了太仓工厂。目前,埃马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约占其全球份额的20%,何皓然先生坚信这一数字在2014年将会继续提高,未来中国将成为埃马克最大的市场。

在参观埃马克车间时,笔者见到了一群正在工作台进行钳工学习的学生。据何皓然先生介绍,这些学生是在埃马克实习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他们实习期间将会学习所有工种的相关知识。这就是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据悉,在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同行的一位在德国工作生活多年的老师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在中国,如果你的父亲是木匠,那么你只要跟着他学习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木匠;但是,在德国这是不可能的。这种模式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由此“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也被称为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

埃马克将自己称为“技术制造商”,这一点从其今年位于EMO Hanover展览会的展台上就能够得到体现。根据埃马克集团CEO Dieter Kollmar先生的介绍,此次埃马克共展出了三大类产品,轴类加工中心、盘类加工中心,以及包括磨床、电化学加工机床和激光焊接机在内的高端机床。埃马克不仅展示了单台设备,更是以生产线的形式进行了现场演示,与本届展会“智能化制造”的主题不谋而合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埃马克为用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蔡司:缔造精准的标尺

每1秒钟,全球就会有两个人决定购买蔡司的产品,这其中包括手机、相机和眼镜等;目前全球有两亿人带着蔡司的镜片。而这些只是蔡司全球业务的一小部分,创建于1846年的蔡司集团目前有6大业务在全球40多个国家运营,共设有约40个生产基地和50余个销售及服务处。这次我们有幸参观的正是蔡司位于奥伯科亨的总部,这里除了保持着德国企业一贯的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之外,更多了一份精准。在进入蔡司总部前,此行的每位参观者不仅得到了一张身份识别卡,更拿到了一份提前印制好的清单,参观时间、主题、陪同人员、采访对象,甚至是同行者名单都一一在列。单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就能够让人深切体会到蔡司独有的精准。


图3  蔡司工业测量部中国区销售总监Roger Bayer先生(左二)和蔡司工业测量部中国副总裁平颉先生(右三)在车间内为参观团进行讲解

在奥伯科亨的车间内,工人们根据工序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人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工作进度被详细记录,车间管理者能够通过一个大屏幕和一些用颜色区分的卡片来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度并及时做出调整。蔡司工业测量部中国区销售总监Roger Bayer告诉记者,由于测量设备在生产加工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到航空部件,小到手表中的零件,每一件产品都要被测量,可以说测量设备就是用于检测这些产品的标尺,因此测量设备本身的质量至关重要,必须要精准,毫厘不差。有趣的是,蔡司在生产自己的产品时也需要用到测量设备,其中绝大部分为蔡司的产品。因此,蔡司对产品的精度和质量的严格保证,不仅是为了客户,也是为了自己。

蔡司工业测量部CEO Dr. Rainer Ohnheiser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2011/2012财年蔡司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了41亿欧元,而作为集团的六大业务领域之一的蔡司工业测量部(IMT)则占集团总销售额约15%,约6亿欧元。其中,3/4来自德国以外的市场,亚洲占据26%,美国占24%,欧洲(除德国)占24%。在全球工业测量领域蔡司更是以30%的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对于蔡司工业测量部未来的发展战略Ohnheiser先生从4个方面作了表述:“由于测量技术是用于控制生产过程的技术,因为未来测量将会与生产基地在一起;提高生产效率和校准测量是蔡司技术的强项;蔡司工业测量技术将是全球化的;蔡司不仅局限于销售设备,重点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例如培训和校准服务等方面。”而其中全球化这一特点,在今年的EMO Hanover展览会上就能够体会到。

在此次展会上,蔡司展示了高速且高效率的测量机、用于生产现场的测量机和中小型测量机三大类产品,而位于展台最显著位置的则是能够将这些设备进行联网,并将所有数据上传的πweb系统。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通过该系统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了解每台设备的测量结果。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家企业在采用该系统,其中就包括奔驰、大众等汽车行业巨头。

西门子:严谨与创新的巨人

提到“西门子”,你会想到什么?从家中的电灯开关到水电站的发电机组,“西门子”这个名字仿佛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由此不难看出西门子体系之庞大。创立于1847年的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和电气工程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今天的西门子旗下拥有工业、基础设施、能源和医疗四大集团。其中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驱动技术集团又分为工业自动化、驱动技术、客户服务和冶金技术四个业务领域。

我们此行参观的正是西门子位于爱尔兰根的“F80”工厂,该工厂曾一度被评为“欧洲最佳工厂”。“F80”工厂占地面积达247000m2,如果用足球场来比较,其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主要生产CNC系统Sinumerik和Simotion控制器系列,此外还包括Simodrive、Sinamics和Simovert Masterdrive驱动系列。据悉,由于爱尔兰根工厂已经实现了芯片组装一体化,因此其芯片产量可达每天500万片,年产集成电路板400万个。在进入生产车间之前,为了保证产品不会受到干扰,所有参观者都必须穿着统一的服装和鞋子。车间内,从核心的PCB生产、检测、装配、包装,到存储,所有工序清晰明了。一名工作人员可同时负责多道工序,每一个工位都配有指示灯,工作人员可根据指示灯的颜色来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说,“F80”工厂中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德国人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而在西门子科技应用中心(TAC),我们见到了众多西门子创新产品的应用,例如在机床、印刷设备、机器人和起重机等设备中。“西门子产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为客户创造多少价值。”西门子 I DT MC的CEO Dr. Robert Neuhauser表示,“我们的创新伴随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在西门子众多的创新产品中,中国团队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让Neuhauser先生最为骄傲的是Sinamics V20,因为这是完全由西门子中国自主开发、生产并供应全球市场的一款产品。


图4  参观团正在聆听西门子I DT MC的CEO Dr. Robert Neuhauser的介绍

在本届EMO Hanover展览会上,西门子更是将“智能化制造”的展会主题诠释的淋漓尽致。他们展示了Sinumerik 808D、Sinumerik 808D ADVANCE、Sinumerik 828D、Sinumerik 840D系列数控系统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PLM)等。其中,Sinumerik 808D ADVANCE为全球首次展出,该系列为808D的升级版。西门子中国机床数控系统总经理许政顺先生形象的将西门子产品比作为“专业照相机”,这是由于西门子的产品更具智能化,且拥有非常好的开放性,使用户能够将创意融入其中。与“傻瓜相机”相比,它能够使操作者更加积极地思考并不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中国市场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它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学会创造,这也是目前国内企业迫切需求的。”许政顺先生如此评价西门子的数控产品,他认为更多的国内企业应重新认识西门子数控系统对于其产业升值的价值。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

在VDW提供的一份资料中显示:对于德国机床生产商而言,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有40%~50%的生产技术需要进口,其中来自德国的技术约占进口量的1/5;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机床数量更是逐年攀升,2012年成交量已升达到26亿欧元,产品覆盖了整个高端技术。中国市场对于德国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走访的这几家企业中,无论是钣金加工界大佬通快、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埃马克,还是光学领域先锋蔡司、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西门子,都无一例外的将未来的关注焦点投向了中国。

通快自2000年直接投资中国市场以来,先后在江苏太仓与广东东莞投资了四家生产化企业,生产数控钣金加工机床与医疗设备等。2010~2011年其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曾达到100%,但销售额仍不到其全球市场的10%,低于德国企业的平均数值。相对前几年的快速增长,2012年通快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仅为40%,而预计2013年更是将回落至10%,针对这种情况Kammueller先生表示通快正在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所有机床类型,并从中国本土采购零部件。”但无论数字如何变化,中国市场依旧是通快发展最快、最重要的市场。通快目前在中国安装的机床数量已超过2000台,以基础型设备为主,高端机型亦有销售,未来更有望逐年增加。据通快集团10月18日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通快集团已获得国内知名企业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约72%的多数股权,并进入战略发展阶段。

埃马克拓展中国市场的步伐则更为坚实,继太仓工厂后,其投资5亿欧元建造的金坛工厂也将于今年底正式投产,以生产基础型机床为主,预计到2020年实现年产3000台的产能,这一数字甚至高于其德国工厂的产量。2012年埃马克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了900万欧元,设备约150台。随着中国市场的变化,埃马克也对其中国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从原来的大型企业调整为中小型企业,例如为大众汽车提供配件的长春美科就是一家仅有200名员工的公司。同时,何皓然先生也表示:“由于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有别于大型企业,企业数量众多,因此我们也相应增加了更多的工作人员,以便就近服务于这些客户。”经历了2010~2012年的快速发展,2013年由于中国市场发展的放缓,埃马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何浩然先生认为:“所有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直向上的,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与其他几家企业不同,“西门子”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可谓耳熟能详。而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一则西门子的广告,广告中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老人正在专注地擦拭着一台电机,画面中的这台老式西门子电机从1903年便开始在青岛啤酒厂服役,直至1995年。2012年是西门子进入中国的第140个年头,西门子与中国可谓有着超越一个世纪的情缘。2012财年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3.5亿欧元,拥有超过30000名员工,建立了17个研发中心、75家运营企业和41个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1950年涉足中国市场开始,今天的蔡司工业测量部仪器部在中国已拥有超过200人的团队。近两年蔡司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而随着中国市场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测量设备的需求量必将进一步增加。对于如何保持中国市场的增长势头,蔡司工业测量部中国副总裁平颉先生认为:“除了产品本身,蔡司将会加强服务和培训方面的投入。”例如引入AUKOM坐标测量技术认证课程;与上海大学合作出版《几何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一书;以及在7个应用服务中心开设公开课等。Ohnheiser先生则对中国市场未来10年的发展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将不再是便宜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将追求更高的效率;中国的产品将拥有更高的质量,并且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收藏
赞一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