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品牌分享机器人自动化行业的成长机会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12-31
分享到
据统计,2013年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是23台,全球平均水平是58台,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来机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

据统计,2013年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是23台,全球平均水平是58台,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来机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前者的比价优势愈发突出。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每年新增装机数量超30%,全球同期在10%。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销售额 109亿元,同比增长31.3%,销量约37000台,其中国产份额占比1/4。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保守估计2013年至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6%,增加20倍,从2013年3.7万台/年,2023年增加到80万台/年;本体市场规模2500亿元;系统集成市场在 7500亿元左右,市场整体规模万亿以上。

当前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占比仅四分之一,产值占比更低,国内企业成长机会大。

首先,技术进步将促使国内机器人企业分享行业成长机会。以鼎慧机器人、拓野机器人、造裕机器人、普洛汇森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本体、伺服、控制器、减速机等方面逐步获得技术突破,本体技术指标已接近外资品牌产品,国内企业在数控技术和自动化系统集成方面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能够快速切入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行业,分享机器人自动化行业的成长机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零部件,中游机器人,下游应用机器人、行业应用和自动化生产线。

工信部将从三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12月18日-19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暨首届中国(广州)工业机器人峰会”在广州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介绍了由我部委托编制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及技术路线图初稿,发布了我国机器人产业上半年的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与会代表还就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

毛伟明在致辞中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每年25%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工业机器人产业既可通过智能化生产让厂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制造水准,也可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是破解中国工业成本快速增长、低附加值、环境资源制约等因素的重要选择。

毛伟明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企业研发与产业化的资金支持力度,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培育产业推广示范基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装备工业司张相木司长在会议总结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抓紧修改完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争取尽快出台;二是要研究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探索制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同质化过度竞争。

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加码中国

12月17日,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新机器人中心开幕仪式,这是个集三大中心于一身的安川电机新地标,汇集了上海 RobotCenter,SolutionCenter,AfterServiceCenter,分别是机器人中心,解决方案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在这座三层楼内,集中了机器人中心、解决方案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今福正教表示,公司在东京也有类似的展示中心,在中国建设这样一个中心是“希望更多的客户能够亲眼目睹安川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向客户提供最佳的方案,推荐最适合的产品。”据在场的安川高管透露,来自于中国的收入已占该集团收入的20%,公司将进一步扩张沈阳工厂的产能。

其实不只是日本安川,瑞士ABB、德国KUKA等国际巨头,近期均扩大了其在华产能。面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广阔空间,各路诸侯摩拳擦掌,激烈竞争的“战国时代”大幕即将拉开。一个直接结果是,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下降,促动更多企业选择“机器换人”。

其实,不止是日本安川,在机器人行业“四大家族”中,瑞士ABB和德国KUKA也在今年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产能。中国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广为人知。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正稳步上行,年均增速达到了10%以上;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价格的逐渐下降,也让更多企业有动力利用 “机器换人”。

以一台最常见的165公斤级机器人举例,沈阳新松机器人的数据显示,2010年其平均售价约为29万元,而 2013年仅需要24万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降价幅度相当惊人。根据预测,一台SCARA(平面多关节机器人)的价格将从2012年的6万元降至 2022年的4.2万元,而一台典型的6轴机器人在同样时间段内价格将从12万元降至8.4万元。由此,6轴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将在十年内从两年半缩短成 5个月。

从这个角度而言,营销和渠道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就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还很低”成为记者在安川本次发布会上和业界人士交流的共同体会。目前,已有企业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感觉机器人还是很好卖,企业动力很足。甚至开发了一种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把设备卖给企业,而企业支付一段时间内节省下的成本。”一位来自上海的自动化企业总经理表示。

国内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机器人领军企业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产业当中。

以新时达为例,公司主业本为电梯控制系统与电梯变频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随着市场的拓展,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焊接、折弯、码垛、电子产品组装、搬运等多个领域。

新时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均系自主研发,其中控制器、驱动器为自主研发部件;本体为自主设计部件,电机、减速机、齿轮则采用外购。

这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军指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方面还严重依赖进口。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30%。但业内预计,3-5年后,沈阳新松、大连光洋、广州数控等10 多家中国企业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占据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机器人产业的两大阵列中,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工业制造业中,完成焊接、搬运、喷漆等行为;而服务机器人则主要应用于个人和家用,可以完成清洁、护理、监测等多个方面。

这两大领域并非完全割裂,甚至有公司主动谋求二者之间的融合。以A股上市公司机器人为例,公司此前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人士透露,目前正在加紧研制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以在养老院、政府机关、科技馆、餐馆等场所得到示范应用。“将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丰富智能型服务机器人产品线,加快市场投放进程。将先进机器人技术推广到民用领域。”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