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装备加速本土化

——访鞍山市巨流冶金设备有限公司经营技术经理董世华先生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0-07-02
分享到

 

 


研发新的产品,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国内很多企业往往顾及这点,而不敢大胆迈出创新设计的脚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产品牌的发展。

 

冶金装备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这些年来,中国冶金装备业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从而促使中国国内的冶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实现冶金设备本土化,均为国内冶金设备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钢铁行业在国内的需求量不饱和,落后和先进的企业并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河北,取消了一些落后的产能,合并了一些先进的企业,扩大了先进产品的产能。从冶金行业制造来说,企业的合并和淘汰触动了一些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冶金制造企业,钢铁行业的需求对于冶金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好处,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制造能力、自主能力和产品开发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提高。我们公司也一直随着鞍钢这类钢铁企业的发展脚步前进,对于其引进的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我们也在不断进行学习和借鉴;同时自主创新了一些产品,希望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近两年我们公司自主研发了炼钢系统的钢包整备装置,主要是提高钢包的周转利用率以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目前,国内冶金设备制造厂家特别多,但是有特色的比较少。现在很多轧钢厂的设备依赖进口,主要是轧机。虽然国内研发了100多套轧机设备,然而在热轧方面,很多企业,如马鞍山公司等仍然大量引进西马克的设备,在中厚板方面,主要进口奥钢联和西马克的产品。目前国内对于单体设备,如炼钢厂的烘烤器、钢包循环装置和RH等产品的独立研发还不到位,仍然依靠进口。

国内的一重和二重的设计能力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标准。虽然如此,还仍然有很多企业依赖进口。原因是中国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趋势不理想,与国外差距较大,由于企业本身对产品的研发等问题存在保密现象,因此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技术交流和沟通。我认为,国外产品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国内人员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和沟通;二是国外企业的服务要优于国内企业,设计的开发力度不够。研发新的产品,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国内很多企业往往顾及这点,而不敢大胆迈出创新设计的脚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产品牌的发展。

要尽快实现本土化,主要有几个方面还需努力。首先是管理,中国企业的技术人员相对来说比较少,操作工人的专业性不强,自动化程度不高。国外80%的设备都是数控设备,而国内大部分都是传统的通用设备,工作效率不高,整体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其次,国外很多企业将国产的出口设备进行精加工,如镀锌后返销回中国,这种情况目前正在逐渐好转,我国的宝钢、我们钢厂和武钢研发一些镀锌产品以及电镀锌产品,已经替代了国外的一些产品,取得了一些优势,这样的产品大都应用在汽车制造中。第三,冶金设备比较单一,不具有通用性和规模性,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提升冶金设备制造的精度。将来的设备需求会体现在精度很高的数控设备,最终产品等,如热处理、磨床和数控车床等。另外,在环保方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应逐渐缩小。

就目前来说,国内与国外的企业合作趋势良好,供货范围的格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于能够进行国内制造的产品,国外企业与国内大型制造厂商合作制造;局部核心的产品采用国外进口。国内很多企业也在对国外的产品进行改进,将其功能改进为更适合本国应用和生产现状。目前,二重的热轧生产线上的热卷箱已经申请了国际专利,这是在加拿大一家企业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生产出了符合我国生产的新产品,特别适合生产线比较短的老企业进行改造。鞍钢的1700就是采用的二重的热卷箱装置,效果非常好。目前从国外进口的常规的产品,价格也趋于大众化,对于国内的民族工业有所冲击。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