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百辉;机床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配套企业发展过慢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12-23
分享到
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正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此起彼伏.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领域及国防建设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正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此起彼伏。

产业基地建设此起彼伏

企业搬迁改造是建设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的一大契机。像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武重、北一、济二、齐重、齐二、宁江机床、杭机等多家行业企业利用技术改造和新厂搬迁的时机,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所需重型、高档数控机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新厂建设,改革工艺流程,增加研发手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直接提升了高档数控机床制造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金模网CEO、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的建设对推进数控机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建设的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在技术改造方面成效显着,直接改变了过去一味强调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老旧产品生产能力的做法,更加重视通过技术改造,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工艺手段。时至今日,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热潮依然不断。

据悉,目前,沈阳机床正规划在昆明嵩明扬林工业园建设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沈阳机床于2005年、2006年投资云南省昆明市,现为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近年来,昆机和云机均获得了较大发展。对数控机床产业基地项目,昆明市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将积极促进沈阳机床集团昆明产业集群的形成,共同推动昆明地区数控机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近日也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工建设。大连机床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组合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及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据悉,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项目将于2011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主要生产和经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研发模具、工装夹具等,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常州:打造年销售100亿元高端数控机床基地

近日,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高端数控机床一期项目在金坛开发区正式奠基。 项目总投资49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总投资30.8亿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德国埃马克全套技术和生产设备。同时谋划实施高精度齿轮、高速列车轮对系统等二期项目。预计项目投产后5年内销售超100亿元、利税超15亿元。

德国埃马克集团是欧洲第三大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商,具有 140多年历史,其倒置式车加工中心、多主轴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直径高精度曲轴磨床等产品处于全球领先地位,60%的产品服务于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知名汽车制造商,拥有超过200项的国际专利。2010年,常州民企金昇集团斥资1亿欧元,收购埃马克集团50%的股份。按照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共同在金坛设立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欧元,着力建设服务于亚太市场的制造中心。

淄博将成为中国最尖端的超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近日,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在齐盛国际宾馆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杂志社记者川明的专题采访,并对淄博市的基本情况、淄博的城市竞争力、淄博的产业优势及日资企业在淄博市发展情况等方面做了介绍。

周清利还列举了西铁城(淄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和淄博旭硝子公司两家日资企业在淄博的开放型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西铁城公司正在建设的年产 1500台立式超精密加工中心及纵切加工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尖端的超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填补山东省超精密机场制造业空白。旭硝子是淄博市第一家由生产经营合作上升为研究开发合作的盒子企业,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淄博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川明一行在参观了西铁城(淄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和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后表示,要把有着灿烂历史文化的淄博介绍给日本的读者,更要把文明开放、具有良好投资发展环境的现代化淄博介绍给日本的工商界,以促进日本企业家来淄博投资发展。

甘肃省投资20亿元建设世界水平的数控机床制造基地

甘肃省政府日前正式下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甘肃省将以打造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为目标,拟投资77亿元建设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并以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长城电工天水电器集团公司、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公司三大企业为龙头,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提升天水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鼓励三大产业园骨干企业强强联合。

《意见》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和“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产出”的发展思路,以突出科技创新为引领、龙头企业为支撑、专业化园区为承载、集群化发展为主导,积极推进数控机床、电工电器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通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建设,将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建设成全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西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关天经济区甘肃片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区,全省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意见》要求,依托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打造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为目标,加快建设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包括星火机床工业园、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对于引领天水等东部4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加快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加快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建设,“十二五”期间形成新的发展基础和生产能力,到2015年三大产业园争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到2020年,力争将三大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我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翻番,达到300亿元。

——星火机床工业园:投资20亿元,积极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建成达标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新增利润2亿元,新增税金5亿元。到2015年,工业园主体企业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天水市机械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投资21亿元,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电工电器生产基地。建成达标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41亿元,新增利润5亿元,新增税金3亿元。到 2015年,产业园主体企业长城电工天水电器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天水市电工电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

——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投资36亿元,努力建设西部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成达标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63亿元,新增利润6亿元,新增税金 4亿元。到2015年,产业园主体企业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天水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

重庆机床集团精密数控机床基地开建

重庆机电集团所属全资企业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型、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日前正式落户南坪茶园新区。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基地占地面积428亩,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预计项目总建设投资18.5亿元,在2014年建成,2015年将实现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

重庆机床集团董事长张明智在茶园新厂区奠基仪式上表示,项??设计的精益改善;三是保证产品温度进行节材降耗方面的深入研发;四是控制好制造流程,精细管理,注重生产细节,模块化生产;五是把握市场脉搏,稳定老客户,积极开发新客户,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控变的市场规模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利润和市场空间。

沈阳特种数控机床基地升级“国家队”

日前从沈阳市科技局获悉,“沈阳国家特种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获科技部正式认定,这标志着沈阼p>  5月30日,云南玉溪数控机床产业园“以商招商”二期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此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7亿元,共有33个入园项目。玉溪将通过大力推进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打造继“红塔山”之后的又一个百亿元产值的高科技大品牌。

据介绍,玉溪市拥有的矿产资源优势、传统铸造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以及被视为天然“恒温车间”的气候优势,使其成为了发展精密机床制造业的理想之地。玉溪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玉溪数控产业建设成为集研发、中试、生产、检测、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端数控装备产业基地。

目前,位于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年产万台数控机床的玉溪数控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据玉溪研和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姚学松介绍,一期“以商招商”14户入驻企业,建成面积达1000亩,已经形成了年产1万台光机电一体化的整机生产能力,今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上缴税金6000万元,劳动就业1200人。姚学松同时表示,整个玉溪数控机床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900亩,此次玉溪数控机床产业园“以商招商”二期项目的签约,将为玉溪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据罗百辉了解,通过大力推进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玉溪市将力争到“十二五”末,达到年产4万台数控机床,并拥有生产高档大型龙门和形成加工中心的能力,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控装备制造基地,打造继“红塔山”之后的又一个百亿元产值的高科技大品牌。

昆变打造中国数控机床控变制造基地

近年来,从昆明变压器厂不断传来喜讯,围绕市场需求自主开发的控制变压器产品以稳定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和完善的产品系列化,逐渐受到国内众多机床、系统制造商的垂青。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有力的促进了该厂研发水平的提升和生产节奏的加快,使控变产品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昆明变压器厂将逐步成为中国控变市场最大的供应商之一。#p#副标题#e#

控制变压器作为数控机床产品的主要附件之一,得益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大和提升数控机床产品的水平及规模,在将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昆变抓住机遇,通过多年间积累的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开发、研究、创新,已研制出JBK系列近30个容量产品(JBK5-63—JBK5-7000)。产品品种达到70多个,满足了国内机床、系统制造商的需求,生产规模已达到上万台/月的水平,并逐步打开了国外市场,已成为昆变重要的产业之一。

控变是一个盈利水平较低的产品,仅靠规模化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只有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新产品研发,着力控制好制造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才能实现与电变、钣金和电柜等三大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因此,在控变产业的发展中,昆变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把节材降耗作为产品设计的第一要旨,从研发源头积极运用新材料;二是对原有产品的内部结构、外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精益的设计与改善,特别是针对客户特殊要求外罩设计的精益改善;三是保证产品温度进行节材降耗方面的深入研发;四是控制好制造流程,精细管理,注重生产细节,模块化生产;五是把握市场脉搏,稳定老客户,积极开发新客户,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控变的市场规模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利润和市场空间。

沈阳特种数控机床基地升级“国家队”

日前从沈阳市科技局获悉,“沈阳国家特种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获科技部正式认定,这标志着沈阳市的特种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科技战略层面。

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拥有我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有近200家以研发生产特种专用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为主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先后研制开发了面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应用领域的150多种新产品。

由于政府的扶持,各地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入驻基地的企业往往能够得到一些优惠政策。数控机床产业基地能够获得不少的政策支持,这对于企业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单纯的政策扶持对于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远远不够,产业基地除了满足企业自身技术改造,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工艺手段外,更长远的目标是要形成产业集群的良好效应。

产业集群现象分析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金模网CEO、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 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 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产业集群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按形成机制可分类为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和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按要素配置可分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资源密集型产业集群、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按产业类型可分类为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按资金来源可分类为外资主导型产业集群和内资主导型产业集群;按企业类型可分类为几个大企业主导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主导型产业集群和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按创新程度高低可分为模仿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罗百辉表示,产业集群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思考、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的新视角。产业集群无论对经济增长,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角色定位,乃至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相关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互动。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考察可能构成特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考虑临近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

产业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产业集群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强调通过竞争来促进集群产业的效率和创新,从而推动市场的不断拓展,繁荣区域和地方经济。

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的研究很多,浙江大学许庆瑞教授在对国内外十几个典型集群的分析后,提出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三个核心条件: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较长的价值链,全球化的市场,知识导向的区域以及两个辅助条件:完善的辅助性机构、良好的社会资本。

(1)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较长的价值链

温州的纽扣在20世纪80年代就己具有很大规模,居湿州十大产业前茅。但进入如代先进入者的优势及温州人的特有的商业文化似乎并不能给温州的纽扣业带来多少优势,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商的激烈竞争下,温州的纽扣业逐渐萎缩。集群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部的分工合作而形成的外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纽扣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的小商品其整个生产流程不很复杂,整个价值链上所需的参与者不是很多,因此,原有的产业规模带来的并不是分工合作而是异常激烈的竞争。微软总部所在地西雅图没有形成软件业集群也是这个道理,操作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过程需要高度的纵向一体化,外在参与者是根难进入这个产业的核心的。

较长的价值链为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也为新企业的进人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因为这给新的弱小的企业找到一个利益基础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新企业的进人是一个集群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为它是保持产业集群的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有的学者甚至就把产业集群称之为新企业的栖息地。硅谷和128公路在信息产业上的竞争结果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硅谷和公路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两个地区都有美国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当地的企业家精神也都是很优秀的。今天这两个地区还有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库,充足的风险资本供应及促进新公司创立的良好的基础条件。但128公路以小型机为主导产业发展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设法同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硅谷进行竞争。半导体是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应用领域极广,同时摩尔定律表明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变化很快,它能持续不断地产生新的机会促进新的公司的产生。而小型机行业仅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一部分。从长远的角度看,小型机仅是把计算机提供给每个人的路程中的一部分。因此从20世纪 60年代开始硅谷就一直增长比较快,而128公路却在很长时间内却发展比较缓慢。

(2)全球化的市场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因其历史久远、文化的深厚而闻名于世,因此许多学者一直想把此因素归因于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条件,但想想历史文化同样长远深厚的水泥、制砖和啤酒等行业吧。为什么这些行业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呢?产业集群是企业在某个特定区域内高密度的聚集,它所产生的供给必然会远大于当地的需求,这自然要求其产品销往其他的地区,水泥、制砖和啤酒的运输成本都是很昂贵的,这就使得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多成为了一个区域性企业,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由于市场规模的限制,必然没法形成大量同类企业集聚的现象。实际上伞、lIf伤g2的销售范用是非常广的.一个产业集群甚至可以在全球垄断相关产业,比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生产的打火机约占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份额70%,在国内市场更占到了95%份额。

对于全球化市场绝不能把它理解为产业集群形成的外在的、辅助性的条件,它是个核心条件,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条件。义乌的小商品业集群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鸡毛换糖的文化及当地宽松的政策环境,使义乌的小商品业集群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倔起,但其很快面临各地小商品市场的挑战,小商品作为一种价值链较短的产品无法支持义乌的持久竞争优势。义乌及时对其价值链进行了调整,首先其联托运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局面,把产业集群的核心从小商品制造本身转移开来,避免了小商品制造价值链较短的缺陷。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义乌更是向信息化迅速进军,电子商埠初具雏形,使其同全球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保证义乌模式不易被其他地区模仿。不在全球市场中竞争的产业群是很难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的,墨西哥曾经有很强大的制鞋产业群,但随着其严密保护市场的开放,原先的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口额在短短几年内增加了10倍。#p#副标题#e#

(3)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

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合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集群内企业地理邻近,容易建立信誉机制和相互依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区内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库,还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这就减少了雇佣专业人才方面的交易成本;集群内有大量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网络使信息流动很快,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还能享受供应商提供的辅助服务。因此,集群内企业之间保持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活性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构成了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

(4)学习与创新效应。

企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此外,由于在产业集聚的地方工作,创业者能更容易地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再加上产业集聚区域的进入障碍低于其他地区,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投人品以及员工都能在区域内解决,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

(5)竞争与合作效应。

同行业企业的聚集,导致剧烈的竞争,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但是不断的比较也产生了不断的激励。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同时,激~烈的竞争和不断细化的分工也促使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加强了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

(6)品牌与广告效应。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

(7)协同与溢出效应。

协同和溢出效应产生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通过对诸如专业人才市场、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共享,以及知识与技术的溢出与扩散,集群内每个企业既为外部经济性的供给者,更是外部经济性的受益者。圈而且,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性具有很强的隔离性,集群外部企业几乎难以成冒为此外部经济性获益者。

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

1、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集群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合作上。

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即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在产业集群内部,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与到了集群里面,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2、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在绝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都是创新体系主体,因此,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其他的非正式互动关系就成了知识转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因此,企业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而不是契约。没有企业之间和企业领导人之间的深刻信任,任何形式的契约都难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集群的发展正好符合了这方面的要求,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便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其合作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创造的力量大于单个企业力量的简单总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因为他们不一定能搜寻到合作伙伴,即使搜寻到了,也要进行一番严格的考证。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合作却有独特的优势。现代组织理论预言,产业内企业联合的形式很可能是未来的潮流,它将取代公司之间一对一的竞争,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将走到一起,共同分享技能、资源,共担成本。

3、产业集群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

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一般地讲,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 要。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Learning Economies),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2)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与知识和技术扩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自增强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产业布局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相互关联、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有规律地聚集在一个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 群。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产业集群内由于同类企业较多,竞争压力激励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迫使员工相互攀比,不断学习;企业间邻近,带来了现场参观、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集群内领先的企业会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 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相互支持,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 事实也已经证明,产业集群内知识和技术的扩散要明显快于非集群化的企业。

(3)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 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新方法的产生。由于存在着“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使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 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

集群对新企业的进入和企业增长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良好的创新氛围、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使集群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地理集中性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鼓励产业新手的出现,也有利于现有企业的增长和规模扩张。在产业集群形成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因为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 移到其他地区。

4、产业集群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因此,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另外,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运用效率。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 量,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 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享受。因此,区域品牌同样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 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的政策意义是:

①应将政府的工作重点从简单的给钱,转向更广的领域的扶持和服务;

②扶持集群比扶持几个简单的项目要复杂得多;

③使政策重点向促进产业网络、促进专业化、促进创新、促进集群、促进要素的整合转变。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江苏扬州的成形机床集聚区,苏州泰兴的电加工机床集聚区,山东济南周边的锻压机床。但目前大多数控机床产业基地的配套建设并不完善,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

金模网CEO罗百辉指出,目前国内产业集群配套企业发展过慢,与行业配套加工具有特殊性有关,机床不属于量产设备,具有专一性和个性化,也许上一套新设备,加工一组零件后,会很久没有类似订单,设备就会闲置。希望政府出台机床配套企业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加速发展。而各地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也应该充分重视机床配套企业发展,并首先从政策上逐步引导。

收藏
赞一下
0